English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

2001-01-02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滕藤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是专著《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本研究成果的理论意义在于,深化了对可持续发展观的认识,把它落实到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的持续过程,而不是停留在可持续发展概念产生初期只强调危机感以警示人们的层面,这就使可持续发展观具有更积极的涵义。其实践意义在于,比较明确提出了不仅要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方面认识可持续发展,而且必须从体制创新、机制转变、科技进步、法制建设和伦理观念转变等方面来深化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同时,还要从行为主体责任与义务的界定、考核与评价方法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来保证可持续发展。这样,才能使人类社会的永续生存与发展成为可能。因而,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主要内容。(1)对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基本理论体系、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指导思想和发展前景进行全面阐述。(2)从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入手,论证了人口、资源、能源、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点。(3)从经济体制、增长方式和供给方式、消费模式、产业结构、财政和金融、区域发展、人力开发、对外开放和经济安全角度,充分论证了它们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提出了一系列经济对策。(4)深入阐述了社会保障、消除贫困、科技进步、发展教育、城市化、农村现代化、减灾防灾等方面,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提出一系列社会对策。(5)对我国和世界各国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立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完善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法制建设的系统建议。(6)阐述了作为我国的行为主体———政府、社会团体、公众应尽的责任和义务。(7)比较分析了国内外以环境经济方法和社会经济统计学方法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利弊,提出了建立我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想。(8)对国外可持续发展产生和兴起的国际背景及未来趋势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战略与对策。

2、对策建议。在本课题8篇39章中,至少有26章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这里重点举出几例。(1)提出了体制创新、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财政金融改革、地区发展、人力资源开发和对外开放,以及经济安全等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对策。(2)提出了社会保障、消除贫困、科技进步、发展教育、城市与农村现代化和减灾防灾等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对策。(3)对可持续发展中作为行为主体的政府、社会团体和公众的责任、义务进行了界定,提出了要求。(4)揭露了违背和破坏可持续发展的种种制度安排,提出了确立“可持续发展优先安排和优先考虑”的原则,以及建立以可持续发展为内容的政绩考核制度。(5)全面评价了国内外有关立法状况,系统地提出了比较完善和可行的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立法建议。(6)在分析比较以环境经济学方法和社会经济统计学方法制订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我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想。(7)在大量相关研究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系列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战略和对策。

3、学术价值。在本成果中,相当一部分都是本领域研究的前沿课题,是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最新探讨和最新阐述。它突破了我国迄今为止大多侧重自然科学、稍涉社会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框架,从社会科学角度,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中国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它的贡献在于,从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生态、环境、法律、科技、教育、主体行为和伦理道德等方面,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全面研究和系统阐述,构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新视角和新框架,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研究理论的新体系,把该领域问题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并为继续开展这一领域研究奠定了新的基础。

值得着重提及的是,本成果有关经济和社会对策中多具新意,关于完善中国可持续发展立法及其实施的客观要求和建议、中国可持续发展中行为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对建立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思考、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战略与对策等,也具有一定的原创性和开拓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